“体育公园”来了!江西将建40个,你家附近会有吗?

“健身去哪儿?”不想去收费型的体育馆、健身房去公园广场却苦于设施不全、相互干扰这不

绿色、开放功能丰富、全龄友好   的 “体育公园”要来了!你可以一边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一边享受在家门口健身的幸福

近日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江西省将建设40个

百姓身边的体育公园扩大公益性、基础性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体育公园”什么样?

体育公园功能丰富、全龄友好,能让广场舞和篮球赛和谐相容,让“广场舞大妈”和“篮球少年”不再冲突、互不干扰。

在功能设置上,至少要具备开展常规球类、跑步健走、器械锻炼、儿童游乐活动等4类功能,既要有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也要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球类场地设施和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设施。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设置临时性、装配式的冰雪、游泳设施。包含水域的体育公园可以因地制宜建设供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使用的小型船艇码头。

鼓励配套建设智能化的淋浴、更衣、储物等服务设施,提高群众健身便利性。

“体育公园”建在哪?

为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意见》要求“体育公园”按人口规模科学布局。优先考虑在距离居住人群较近、覆盖人口较多、健身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布局建设,增强公益性,提高可及性,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在城中村、老旧城区等区域,合理盘活利用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的土地,改扩建体育公园。

同时,在新建城区优先布局。把体育公园作为新建城区健身设施的优先形态,新建城区、郊区新城要做好体育公园的空间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辐射面大、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的体育公园,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有条件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中,还可围绕现有的湖泊、绿地、山坡等,因地制宜布局体育设施。支持利用山地森林、河流峡谷、草地荒漠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有多大?

《意见》要求,按照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县域次区域)和一般镇四个等级,统筹考虑体育公园与服务半径内其他健身设施之间的功能协调和面积配比,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行政区域(含县级行政区域和乡镇,下同)

鼓励建设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15%,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健身步道不少于2公里,无相对固定服务半径,至少具有10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5项。

——常住人口30—50万的行政区域

鼓励建设不低于6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20%,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健身步道不少于1公里,主要服务半径应在5公里以内,至少具有8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4项。

——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行政区域

鼓励建设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20%,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主要服务半径应在1公里以内,至少具有4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3项。

建设资金哪里来?

《意见》重点强调了三种资金渠道:

一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发改委已经把体育公园纳入“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的体育公园项目予以支持。

二是体育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公园购置健身设施设备。

三是开发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对各地符合条件的体育公园建设项目,予以优惠支持,开辟绿色办贷通道,优先安排调查审查审批,优先满足信贷规模,优先安排投放。

将体育公园融入大自然

《意见》支持建设的体育公园,也具有鲜明的导向:

一是以绿色为鲜明底色,而不是钢筋水泥堆砌。根据《意见》,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确保人民群众在绿色环境中运动健身,呼吸新鲜空气。

二是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开敞式的,而不是体育场馆聚合在一起的封闭式的体育公园。不设固定顶棚、看台,不得以建设体育场馆替代体育公园。一方面是新建,主要是在新建城区、郊区新城,结合城市留白增绿,规划建设体育公园;另一方面改扩建,对于老城区来说,主要是在现有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中,适当提高公园内铺装面积比例,有机融入体育元素,合理嵌入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

三是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空间,而不是健身设施过度侵占绿色空间的体育公园。把建设体育公园作为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举措,推进城镇留白增绿,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使老百姓享有更多惬意的休闲空间。

这样与自然生态和谐相融的体育公园

你期待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