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江西”新余民生画卷】分宜钤东街道:筑牢万余居民的避灾防线

一张辖区“风险隐患分布”卫星图,用“红色气球+形象标志”注明溺水、火灾、雷电隐患点,用“绿色气球+形象标志”注明应急避难点、资源储备室、医疗设施点,用红色箭头标明遇险转移路线等,分宜县钤东街道天工社区防灾减灾形势一目了然。

“天工社区面积不大,约1.8平方公里;居民不少,有15000余人。境内有企事业单位42家、服务行业400余家,防灾减灾任务重、压力大。”钤东街道副书记李小燕说,“一直以来,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做得细、做得实,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五年来,天工社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在硬件设施、意识能力等方面下足功夫,筑牢防灾减灾防线,2019年荣获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正在冲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保障能力提起来

“我负责东湖点,主要是防溺水,每天巡查一次,对缺失或破损的警示牌、救生衣等及时更换或补充。”社区干部李珍说到自己的职责,时刻保持清醒。

为提升防灾减灾保障能力,社区动员辖区力量,成立8个应急管理小组,构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出台“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应急防灾减灾各项制度。针对辖区13个风险点,建立风险隐患管控责任清单,明确定点检测项目和工作职责,防灾减灾做到责任到人。

走在辖区市民广场,一块书写有“人防应急疏散场所”字样的钢管立柱提示牌,高高耸立在绿茵场上;在另一处,“应急供水、应急医疗救护”等指示牌,非常醒目。类似“苑林大厦”余留空地,标明“面积2000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负责人欧阳瑛、习胡晗”等字样的“小区避难场所”,随处可见。社区合理利用公共场所已有设施,陆续建成6处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3万余人紧急避难,场地设施具有可靠保障。

设施上去了,设备紧跟上。在社区微型消防站,笔者看到,灭火器、应急探照灯、雨衣、被子等应急物品,应有尽有,确保应急时刻用得上。“按照‘平时防备、急时适用’原则,我们经常上门宣传做好应急避难物品储备,部分居民已自觉配备了家用救灾器材。”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眭燕翔说,“以中青年为主力,组建并稳定了一支960人的社区志愿队伍,与县应急救援队伍联动,确保关键时刻顶得上、应急救援有力量。”

综合素质强起来

“……小区专人管得严,车辆一般不出城;挨家挨户打电话,细查严防带菌人……”由天工剧团辛润香创作的2分钟快板视频,在社区防疫工作群中广为流传,这只是天工社区多角度全方位防灾减灾宣传的一个缩影。

为增强居民避灾防灾意识,天工社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抖音小视频、微信群、QQ等宣传平台,建立社区、小区、楼栋长三级垂直宣传群;积极联合消防、民警、市场监督管理等单位,开设专业讲座;印发各类灾害家庭应急手册8000余份,组织社会宣传;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织锦服务站”、科普e站等,开展阵地宣传,普及各类综合减灾科普知识。

县红十字会李霞是天工社区的客座“讲师”,她说:“我每年去社区示范讲解防溺水、应急救援等两次以上,很多大人和小孩一堂课就掌握了基本救护技能。”资料显示,社区紧盯“一老一小”,按照“平时应急救护、暑期防溺水”等既定主题,邀请有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士,开展“每月一训”活动,年受训人员上千人,不断增强居民应急救护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

应急处突实起来

秋天到了,天工社区干部何剑勇跟其他同事一样,进小区入街店,开始新一轮安全隐患排查,他说:“在排查中,主要发现是否有新的隐患,同时,向居民发放灾害问卷调查,确保排查全覆盖、不留死角。”

社区坚持排查与整治相结合,除了对居民居住区域、公共场所等进行全面摸排;还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各店铺、“九小”企业、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全面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隐患,提出针对性整治措施,下达整改通知书,监督整改到位;对现有残疾人、困境儿童及60周岁以上老人等1300余人,确定为防灾减灾重点对象,一一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每月对各小区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拆除违章房8处350平方米,改造提升城东农贸市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坚持每季度一次,联合县消防队、特殊设备有限公司,在辖区电梯房开展电梯救援安全演练;在有物业的小区,开展物业从业人员消防应急演练等,居民常态应急处突走向“实战化”。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社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生命通道”集中治理行动,切实解决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堵塞问题,始终保持24小时畅通,夯实社区非常态减灾应急处突保障线。


来源:分宜县融媒体中心 黄传庚

(作者:分宜县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