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乘风破浪,这些画家绝了!

说到夏天,就有阳光、沙滩、海浪。这个夏天“浪”无处不在,有00后们的“后浪”,有姐姐们的“乘风破浪”。

古今中外,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大到千里江山,小到枇杷上的蚂蚁都被描绘的生动精致,“浪”这种瞬间即逝的动作,画家会怎么表现呢,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画家怎么“乘风破浪”的吧!

葛饰北斋

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

日本 葛饰北斋 《神奈川冲浪里》

版画 25.7×37.9cm

提起浪的艺术作品,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是绝对无法忽略的。《神奈川冲浪里》的浪就是纯粹的浪,与冲浪无关。描绘的是日本神奈川县相模湾东侧与东京湾出口的交界处、三浦半岛南端观音崎附近的一片海浪。

《神奈川冲浪里》是葛饰北斋版画集《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幅。但是这张作品确是最有名的一张,这幅以浪为主题的浮世绘一改鬼怪、美人、市井的传统,将人与海洋的争斗绘于纸上。葛饰北斋百年前的“浪”如今一直在翻滚,成为“浪”题材的经典之作。

马远

十二种“浪”

南宋 马远 《水图 》 绢本设色

62.3×2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的马远是画浪高手,他的《水图》是专门画水的,对水的平静与汹涌做了 12 种分析,巧妙传达出了种种意境。《十二水图》马远对水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都令人惊叹不已。

在古代,像这样带有“研究性质”的绘画不多。《水图》的出现,为山水画中“水”形象的创造打开了一扇门,并提供了画水的多种范式,其一就是关于浪的画法。

《波蹙金风》(第一幅残)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一幅:第一幅缺一半,画面上是密密的尖小细浪,远处的水波舒缓而轻淡,这是金秋季节里静谧的湖面。

《洞庭风细》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二幅:洞庭风细。起伏的线条组成细密柔婉的波浪,渐渐向远方淡化,最后虚幻成水天一色。湖面轻风习习,波浪如鳞,万顷碧波,浩渺无际。这是春明景和的洞庭湖。

《层波叠浪》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三幅:层波叠浪。大幅度起伏的波浪用粗重的颤笔画出,浪谷间卷起浪花。这是汹涌澎湃、向前奔腾的巨流。

《寒塘清浅》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四幅:寒塘清浅。稀疏的线条回旋起伏,水边三两石头,水面流动感很强,显然这是溪流,而非清浅的池塘。画面上的水纹,让人联想到马远的另一幅佳作《梅石溪凫图》。

《长江万顷》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五幅:长江万顷。流利的线条勾出的浪尖,都指向同一方向,远处的浪尖渐渐虚化。显然这是长江下游开阔浩瀚的江面。江水浩荡、平稳而又从容,有一种兼收并蓄的雍容大度,正顺着江风的吹拂,朝向大海奔涌而去。

《黄河逆流》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六幅:黄河逆流。粗重线条勾出的巨幅波浪,浪间卷起的浪花,都向前作奔涌抬升运动,又呈现向后逆涌之势。这是壶口那段的黄河水,浑浊、奔腾、激荡、咆哮,带着原始粗犷的生命力,挟雷霆万钧之势,正要冲破障碍向前倾泻。

《秋水回波》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七幅:秋水回波。柔婉的双勾线波纹,贴水飞翔的白鹭,澔渺无边的湖面,袅袅兮秋风,湖水清兮波浪细。

《云生沧海》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八幅:云生苍海。浪峰向前倾斜,后浪紧推前浪,云遮雾锁,涛声如潮。这是涨潮时的海浪。

《湖光潋滟》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九幅:湖光潋滟。轻快的线条,画出无规则跳动的水波。春风细细,湖水盈盈。晴光下的山色,明镜里的波光,都在游人的桨声笑语里微微荡漾。这是西子湖醉人的柔波。

《云舒浪卷》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十幅:云舒浪卷。云雾弥漫下的海面,前后都是涌动的波浪,中间用粗重凝涩的颤笔,画出一个抬起的浪头,正在发威咆哮。这是沧海中的洪波。

《晓日烘山》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十一幅:晓日烘山。红日、远山、晨雾。朝晖下的湖面浮光跃金,一片清新宁静的气氛。

《细浪漂漂》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水图》第十二幅:细浪漂漂。鱼纹状的线条组成细密波纹,向远处渐渐虚化,几只海鸥在海面上飞翔,海面风平浪细、安静祥和。

赤壁图

热点“浪”

很多文人画家以赤壁作为题材创作。苏轼曾两次乘舟泛游于赤壁之下,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多篇名作。金代画家武元直和明代仇英都曾画过此题材。所以赤壁可以说是古代的热门景点了。

明 仇英 赤壁图 570.1×26.5cm

辽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 佚名 赤壁图

24×23.2cm 绢本设色

南宋 佚名 赤壁图 (局部)

南宋 佚名 赤壁图 (局部)

佚名《赤壁图》是一叶扁舟为主景的局部山水,画面中仅画出赤壁的山脚与山石部分,扁舟上是回身仰望的苏东坡,波浪起伏回转,表现一叶扁舟之摇摇荡荡,飘飘乎遗世而独立,这滔天巨浪就像是苏轼的遭遇,划着划着就都过去了,换个词就是乘风破浪。

周臣

“声势浩大,气吞山河”

明 周臣 《北溟图 》 绢本设色

135.9×28.3cm

美国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藏

周臣的《北溟图》 所体现的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或者说对自由的向往。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溟”,是北方的大海,是指传说中阳光照射不到的大海,在世界最北端。

明 周臣 北溟图 局部

“北溟”一词源自《庄子》的首篇《逍遥游》开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周臣 北溟图 局部

《逍遥游》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这种浪漫主义精神也正是画家周臣在《北溟图》里所要极力表现的精神。

波涛汹涌的大海,和安详静谧的村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静与动、虚与实的相互交织,让人想起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世俗与幻想,现实与理想,在艺术家的心里便延伸成为桎梏与自由的碰撞。艺术家无不向往自由,但在强大的文化和社会力量面前,却又不得不屈服于传统。

陈洪绶

“有浪花,若虎爪……”

明 陈洪绶 黄流巨津图 绢本设色

30.2×25.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流巨津图》描绘的是黄河的浪。陈洪绶在明末进京和离京时曾两渡黄河,有感于黄河的雄伟,目识心记,绘就了此画。

明 陈洪绶 黄流巨津图 (局部)

《黄流巨津图》趣味十足,在不大的尺幅上,画家以滔滔黄河中的一个渡口为描绘对象。画面上,黄河波涛汹涌,数只帆船摇荡于水面,左下角港口中停泊船只数艘。

黄河对岸竹林丛生,房舍屋宇隐现其间。画家着意表现黄河水的雄浑气势,以墨笔勾出浪花,复用白色渍染,用笔较实,线条劲健而略具装饰性,两岸景物相对虚化,使画面构成十分鲜明的虚实对比。

转自腾讯网

(作者:郭旭晖 龚丽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