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别样“红”

最近,随着南昌县幽兰镇党史馆的建成开放,这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镇,红色景点更加丰富。昔日以农业为主的“绿色”乡镇,“红色”比重逐年提升。如今,这里接待红色旅游客人最多时一天有1400人次。

以“红”为魂,打好“红色牌”,让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勃勃生机……

串珠成链,“唤醒”红色资源

幽兰是一方红色沃土,孕育了南昌第一个中共地下党员、南昌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创建者高文龙等许多仁人志士,还先后涌现了丁顺茂、熊优义、陶金印等18位革命烈士……

幽兰镇红色乡村记忆馆是在烈士高文龙的出生地江陂村打造的红色展馆,通过挖掘、整合该镇16个村落的红色文化和历史资源,设置红色人物展示区、红色故事汇集区、红色讲习体验区等功能分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

近年来,幽兰镇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人物、红色物件、红色警句、红色故事、红色传说、红色家书等资源,建设了红色乡村记忆馆,修缮改造了充满年代感的幽兰人民公社旧址,打造了在全省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党史馆——幽兰党史馆,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了集党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幽兰会客厅”,打造出这个千年古镇“两馆一址一厅”的红色文化矩阵。

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

在幽兰党史馆的展板上,记录着幽兰镇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故事。一直以来,幽兰镇不断挖掘本土元素、“地方教材”,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更有特色。

为了讲好红色故事,该镇还专门发展了一支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劳动模范、老党员等组成的“本土化”义务讲解员队伍。

“丁顺茂是幽兰镇枫林村上丁家人。在一次战斗中,他连中三弹,鲜血直流,却强忍剧痛,继续掩护战友向前,不幸再次被手榴弹弹片击中腹部,他拼尽全力向敌方暗堡射击,掩护爆破组摧毁敌军火力点,最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7月27日,在幽兰镇红色乡村记忆馆,当地义务讲解员万友平对烈士丁顺茂的事迹进行生动讲述,现场听众无不动容。

万友平是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年来,他辗转于各个档案馆、民政局,反复搜集、完善烈士资料,走村串户访问老红军、老战士取材、求证,只为讲述最真实、准确、全面的英雄事迹。“我每讲一次,都是对烈士的一次缅怀,也是对红色记忆最好的传承……”万友平说道。

以史鉴今,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以来,幽兰镇广大党员干部以史鉴今,赓续红色血脉,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提升群众幸福感。

走进桃岭村红溪章家自然村,记者看到,村里的老祠堂经过修缮,已经“变身”功能齐全的颐养之家。72岁的章保财是村里的五保户,颐养之家建成后,他的一日三餐有了保障,不仅餐餐吃得新鲜,每天不重样,还有医生定期给他体检。没事时看看电视、听听戏,和老朋友聊聊天,章保财不再觉得孤独冷清。

由于幽兰镇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多数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此,该镇以党建为引领,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目前,该镇29个建制村已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不仅推出了针对留守老人的助餐、助医、助娱等服务,还发动党员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提供探视关怀。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幽兰镇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了“四点半”课堂,并定期开展“亲情连线”活动,让爱“云团聚”。经过复制推广,目前,该镇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均已设立“亲情聊天室”,只要群众有需求,就有专人来服务。自3月份以来,该镇共开展“亲情连线”活动100余场,搭起亲情“沟通桥”的同时,更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